2012年6月至8月,我校历史与社会学院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师生受市文物管理部门委托,对三峡库区消落带的巫山县蓝家寨遗址、涂家坝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经过2个多月的工作,田野工作顺利完成并通过验收。其中蓝家寨遗址的验收等级为“优”,是今年重庆三峡库区后三峡文物保护工程中唯一获评为“优”的发掘项目。
据悉,挖掘人员在蓝家寨遗址发掘中,获得许多东周时期的重要遗迹遗物。发掘出当时人的墓葬、灰坑,出土了灰陶豆、灰陶鼎、灰陶罐、石制品等多种生活用具,及家畜狗、家畜马、小麝鼩、褐家鼠、豪猪、竹鼠、岩松鼠、金丝猴、猪獾、草鱼、鲤鱼、中华鲟等各类动物骨骼。这些遗迹遗物为研究三峡地区先秦时期的区域文化和资源开发等提供重要信息。同时,在涂家坝遗址,研究人员发掘出保存较好的明代家族墓,是研究三峡地区明代经济和文化特点等的可靠保证。该次三峡考古发掘是我校首次签约承担三峡文物保护项目,对我校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并为我校继续承担重庆地区文物保护工作项目奠定了坚实基础。

编辑:付冬生, 李若岩